党建工作 PARTY WORK
党建工作 · 理论园地 · 正文
赓续红旗渠精神,担起时代之重任
发布时间:2024/01/28 责任编辑:李琳琳 来源:“豫教思语”微信公众平台 浏览量:



一锤、一铲、两只手,三十万人,十年,一千五百公里。在林州市太行山东麓的重岩叠嶂中,悬崖峭壁上修成的红旗渠永远是一道令人惊奇赞叹的风景,正是在这里诞生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精神是中原大地上不朽的精神图腾与精神高地,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红旗渠纪念馆里强调,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青年作为新时代的主人翁,需要学习、赓续红旗渠精神,以红旗渠精神担起时代之重任。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漫漫红旗渠铸就坚韧自强的精神勋章

红旗渠的修建并非易事。当时,林州人民面临着重重困境:干旱缺水、资源匮乏、技术落后。林县当时正逢自然灾害期,经济条件非常困难,物资严重不足,粮食短缺,缺乏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所需的材料和设备,资金也只有三百万元储蓄金。然而,他们没有被困难压垮,而是坚定地选择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道路。他们肩挑背扛,用双手开凿山石,用简陋的工具筑起堤坝。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林县人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最终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红旗渠纪念馆时指出,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没有现代化的勘测工具,就自制水平仪“水鸭子”反复测量;买不起水泥,便烧石灰自制水泥;买不起钢钎,就买抗美援朝战争中剩下的钢钎炮锤来用……“长钎磨短了当小撬,小撬磨短了捻成手钻接着用;炸药没有用锯末,锯末没有用煤面儿,煤面儿没有用牛粪。”东西没有自己造,方法没有自己想,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才开创了红旗渠建设的新局面。创新创业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青年需要开拓创新、锐意进取,要发扬红旗渠精神,要勇于尝试、敢于创新,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在当今时代,青年需要具备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才能担起时代重任,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兴旺发达贡献自己的力量。

团结协作、勠力同心

熠熠红旗渠谱写众志成城的精神篇章

“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林州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他们互相协作,无私奉献,共同为着一个目标努力拼搏。正是有了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红旗渠的修建才得以顺利完成。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在科学的管理调配下,众多施工人民合理分工、相互补充、团结一致;同时,林县上下以“全县一盘棋,党群一条心” 的精神,真正做到了“前方有求,后方必应”。无团结不奋斗,无奋斗不团结,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三十万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团结协作的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通过团结协作,青年可以共同克服困难,共同成长,从而弥补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增强自信心和勇气,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人的目标和理想、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团结是成功的基础,是实现共同目标和愿景的关键。青年只有在团结奋斗中,才能充分发挥创造伟力,形成新时代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战胜一切困难,创造美好未来。

无私奉献、无我忘我

巍巍红旗渠筑建舍己为公的精神丰碑

在十年春秋里,许多优秀的人物和感人至深的故事纷纷涌现。红旗渠总设计师吴祖太接收到设计红旗渠的任务后,不畏艰险,翻山越岭进行实地勘测,仅三个月内就完成了设计蓝图。期间,吴祖太的母亲病故,妻子救人牺牲,但他仍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坚持奋斗在红旗渠建设的第一线。1960年3月28日下午,吴祖太听说王家庄隧洞洞顶裂缝掉土严重,深入洞内察看险情,却不幸被洞顶坍塌掉下的巨石砸中,被夺去了年仅27岁的生命。像吴祖太一样奉献自己的人数不胜数,修渠工以石板为床茅草为被,县委和县政府的干部始终不忘将人民需求放在首位的初心,三十万人以自己作蜡烛、作春蚕,以忘我之境,铸成“人工天河”,吃苦十年,造福永世。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红旗渠精神中的无私奉献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具体体现。在困难面前,干部党员不掺杂自己的私欲,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心有大我,山一样巍峨”,青年与国家、与民族一体,应把自己的“小我”同国家民族的“大我”联系起来,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关注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传递爱心和温暖。

学习红旗渠精神,青年是先锋,高校也是先锋。2023年11月21日,“红旗渠精神进校园巡展”活动在郑州大学正式启动,之后将走进其他高校进行展览宣讲。红旗渠精神走进校园,引发了高校师生的强烈反响。该巡展作为一场别具一格的思政课激励青年从红旗渠精神中汲取力量,奋发向上。高校应以德化人,将红旗渠精神内化于教学中;高校学生也应不负韶华,向红旗渠精神内涵不断靠近,在拼搏中绽放青春。

新时代青年的成长历程和中国特色一流大学的建设离不开红旗渠精神,河南的出彩发展更离不开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生在河南的土地上,与河南的发展建设息息相关。当前,河南的现代化建设正处于关键时期,发扬红旗渠精神正当其时,在对红旗渠精神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让红旗渠精神在古老的中原大地熠熠生辉,助力展现更加出彩的河南。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今日的河清海晏、国泰民安不是凭空存在的,青年要继承和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修建红旗渠的前辈们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之际,青年正逢其时、不可辜负。红旗渠精神永存,青年的重任亦存。且看那蜿蜒长渠,千锤百炼始出世,青年要从红旗渠精神中汲取力量和信念,在新时代担起国家民族重任。


作者 聂娜(河南省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工作室——郑州大学聂娜工作室主持人、郑州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统筹 杨晓谜 刘 棒

审核 黄发强 赵浩男 孙诗文

编辑 彭宇晴 郜玉乐 王琼琼